首页

女王穿鞋视频在线观看

时间:2025-05-30 03:32:46 作者:全国首枚!高二学生成火箭总师,“手搓”火箭成功发射 浏览量:71545

5月27日

深圳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手搓”探空火箭

突破10千米海拔高度

火遍全网

相关视频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太厉害了”

“现在的中学生强得‘可怕’”

“少年强则国强”

“人类满级小孩哥”

究竟是哪些深圳少年这么牛?

“手搓”火箭上天

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01

  “飞燕一号”探空火箭总设计师是一名中学生

  27日上午,中国首枚由深圳、北京、河北、山东等地中学生航天爱好者自主研制的气象探空火箭“飞燕一号”,在青海冷湖成功发射。

  点火发射1分钟后,遥测数据显示,火箭在青海冷湖最高飞行高度海拔为10555.7米,地面接收站成功收到计划采集的气象数据。

  “飞燕一号”探空火箭全长1.52米,飞行高度可达到8千米以上,最大飞行速度约2马赫(约为2450.16千米/时),由气动结构分系统、航电载荷分系统、发动机分系统和地面站分系统组成。

  “真的发射成功了”“这一刻,我太激动了”“等火箭成功回收了,我们就可以开香槟庆祝了”……“天极航天”成员们围在一起,兴奋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飞燕一号”的研制始于2024年6月26日,来自深圳、北京、河北、山东等地中学生航天爱好者,在北京锦绣航天科普基地开展集中学习、方案论证,完成了火箭的初步设计。

  之后,他们回到各自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设计和实验工作,按照火箭研制的规范流程,系统性地完成了火箭的设计、实验、加工、集成、装配和测试。

  深圳新安中学(集团)燕川中学高二学生王裕宁担任该火箭的总设计师。

  “自由翱翔的飞燕,就像我们几位少年一样。”王裕宁介绍“飞燕一号”名字背后的涵义,他们将努力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不断进取,努力挑战新高度,将来投身航天事业,为中国和世界航天发展创造新辉煌。

  02

  人才培养的一次大胆实践

  王裕宁从小就对火箭、宇宙充满好奇,并系统研学航天知识。在燕川中学航空航天特色教育体系支持下,他牵头组建“红箭航天社团”,学习火箭设计、燃料调配、航电控制等专业知识。

  深圳新安中学(集团)燕川中学党总支书记 邹小新:在多方支持下,燕川中学“红箭航天社团”的同学们牵头,全国各地一些中学生火箭迷共同研制“飞燕一号“。历时11个月,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迅速成长,综合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提升。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执行会长李春林介绍,“飞燕一号”探空火箭是由全国各地中学生火箭爱好者自发发起的航天科创项目,经火箭专家指导自主研制的中国首枚中学生探空火箭。

  “该项目是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次大胆实践,能够启发、带动更多学生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为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作出贡献。”李春林说。

  据悉,火箭发射期间,在现场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的共同支持下,同学们发起成立了青少年火箭爱好者联盟,为全国更多小伙伴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带动更多青少年参加火箭科技创新活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徐大军:我们愿意提供高校的教育资源,更多地参与到中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大批优秀的后备人才。

  (央视网微信公众号)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家防办:今年防汛抗旱防台风要强化预警响应联动和直达基层一线的预警“叫应”

学校大厅里,热情的师生们围拢过来。数学与统计学院大三学生黎洁上前,用洪亮的声音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自己的求学感受。来自湘西山区的她,自信而坚定:“一定珍惜青春,不负韶华,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大先生。”

在“两创”中赓续中华文脉

据铁路部门预测,五一假期辽宁地区客流以旅游流、探亲流为主,同时商务流、学生流高度叠加。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铁路加开临时旅客列车121对,还安排42对动车组列车重联运行,加挂列车130辆,每天增加始发席位12万个,最大程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第20届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举行“金天使奖”颁奖典礼

防汛应急救灾小分队联合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迅速拉拽着橡皮艇入水中,打着照明灯依次登艇,开始朝着老人被困的办公大楼划去。十几分钟后,他们抵达积水围困的办公大楼,只见一楼大厅四处漫水,老人郭厚祥正呆立着看着外面,神情有些惶惑。

二套房贷利率如何调整?可以省多少钱?小贴士来了

据悉,在广州分会场,参与集体婚礼的新人中,年龄最大的新郎51岁,年龄最大的新娘40岁;年龄最小的新郎23岁,年龄最小的新娘22岁。新人们来自各行各业,涵盖了军人、教师、工程师、医护人员、企业一线职工、金融行业人员、美容师等,他们中有来自科研机构的博士后,也有来自电商销售、程序员等新业态从业人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其“三位一体”的合理化布局和体制机制改革,既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也是加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举措。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